农膜凭借其单独的优势,已成为继种子、农药、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用物资。在今天的农村,它被比较多的使用,但它也是造成农村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。近年来,随着农用薄膜使用率的不断提高,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。
近日,农业农村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生态环境部、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《薄膜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。农膜的生产、销售、使用、回收等全方位监管。
1、 你需要了解这些规定
为便于农膜产品追溯和市场监管,《办法》对相关环节的生产者、销售者和使用者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
生产者:执行农膜相关标准,在产品上增加企业标识,注明推荐使用时间,建立出厂销售记录制度。
销售者:农膜产品的包装、标签和质量检验证书应当依法进行检验。对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农膜,不得购销,不得向农膜用户销售非农膜。销售账户应当依法设立。
使用单位:农用薄膜应当按照产品标签标注的期限使用,生产企业、合作社等用户应当依法建立薄膜使用记录。
2、 农膜回收应注意哪些问题?
为落实不同主体的追偿责任,本办法规定如下:
使用者:田间不可生物降解的农膜废弃物,应在使用期限届满前取回,交给回收网点或回收工人。不得随意处置、掩埋、焚烧。
生产者、销售者、回收网点等组织:开展合作,采取多种方式,建立健全农膜回收体系,促进废弃农膜的回收、处理和再利用。
3、 什么是激励机制?
为鼓励各方参与农膜回收,完善回收措施,《办法》提出:
鼓励农膜回收技术和机械的研发和推广,因地制宜、多措并举,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。
鼓励和支持生产和使用全可生物降解的农用薄膜。
支持从事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的企业按规定受土地、电力、水、信贷、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,支持社会服务组织和废旧农膜回收企业。
上一条: 黑地膜的作用是什么?
下一条: 银黑反光地膜覆盖需要注意的事项